top of page

神未曾應許

God Hath Not Promised

神未曾應許,天色常藍,人生的路途,花香常漫,
神未曾應許,常晴無雨,常樂無痛苦,常安無虞。 

神未曾應許,我們不遇苦難和試探,懊惱憂慮,
神未曾應許,我們不負許多的重擔,許多事務。 

神未曾應許,前途順利,平坦的大路,任意驅馳,
沒有深水處汪洋一片,沒有大山阻,高薄雲天。 

副 歌

神卻曾應許,生活有力,行路有亮光,作工得息,
試煉得恩助,危難有賴,無限的體諒,不朽的愛。



世人追求宗教,多數是求福澤和平安,然而基督徒的生活中,經常遇到試煉且與靈命成正比。 這首詩的正歌敘述實情,副歌則告訴我們有 神相助的真諦。

本詩的作者傅安妮(Annie Johnson Flint, 1866-1932)一生坎坷,三歲喪母,遭寄養家庭苛待,經鄰居告發後,被傅氏夫婦領養。安妮在八歲時信主,九歲時開始寫詩,少女時曾作曲、演奏鋼琴。 廿歲時養父母雙亡,不久她因關節炎發作而不能教書,陷于貧病交迫、無人照顧之困境。 以後四十年,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,肢體變形,手指關節毀損,艱辛地握筆在打字機上打下詩句。 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力勸她憑信心求 神醫治。 經專心的讀經禱告後,她的結論是「神可以醫治,但祂對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旨意,而 神要以她的軟弱來榮耀祂,並確信 神的恩典是夠她用的。」 因此她順服。 安妮的詩引用 神的真理加上她切身的體驗,因此廣受讀者的歡迎;她的詩常被印在賀卡和牆飾上。

本詩的曲調有三,這三個曲調都優美動聽,但各予人不同的感受。 常用的是任英(William M. Runyan, 1870-1957)的曲調。任英是慕迪聖經學院的音樂教師。 他在1891年由衛理公會按牧,牧會十多年後,因聽力日漸失聰而辭,繼在出版社編寫宗教雜誌與詩集,他的作曲中最有名的是「祢的信實廣大」(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)。

另一曲調(聖詩第315首)的作者是史亞瑟(Alfred B. Smith),他就讀於茱麗亞音樂學校及慕迪聖經學院。 他在惠敦學院(Wheaton College)讀書時,曾和葛理翰博士同寢室,是葛理翰佈道團的第一位領唱者。 1941年史亞瑟開始他的音樂出版事業。 1954年他被彼得生(John W. Peterson)聘為音樂編審,他和彼得生曾合作「必有恩惠與慈愛」(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)的詞曲。

在香港及東南亞常用的曲調是楊伯倫所作,歌名改為「神的應許」, 他因作此曲,廣受讚賞而開始了他業餘寫作聖詩的生涯。

bottom of page